钢琴触键、音色与发声原理探讨

前言

作为入门最易(十二平均律系统最直观的键盘布局)、表现非常丰富(可轻松奏出和弦与多声部层次)、学习资源最多(钢琴老师与培训机构远远多于其它乐器)的乐器,钢琴的学习已在国内非常地普及。从某种意义上讲,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只要是正确地学好乐理,能正常看懂五线谱并能够按照规定的音高与时值在钢琴上奏出,我们可以认为此人“会弹钢琴”。仅从这层意义上来看,钢琴老师只要教会学生五线谱似乎就可以退休了。

很显然优秀的钢琴老师应当在上述基础上教学生如何弹奏“好听的音乐”,即常说的处理音色。然而作为一种艺术,无论是老师口述还是有关钢琴演奏的书籍,绝大部分关于“好听的音色”的解释都是形而上学的,通常使用各种形容词来描述声音,而缺乏科学上的指导方法。例如和学生说“声音飘,要弹实在”,学生即便知道大概是某个意思,但不一定能够自己找到调整触键方法的努力方向,最后又会造成“原本就会弹琴(乐感好或悟性高)的学生学好了琴,原本不会弹琴的还是不会弹”的局面。

本文将探讨触键过程与发声的关系来反推触键的方法,并尝试对一些常用于钢琴教学的效果、技法词汇给出具体原因与操作上的解释。

单音与力度

打开钢琴的盖子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钢琴的发声过程:按下琴键后,琴键里侧抬起,带动一系列的杠杆,最后将击弦器推出敲击琴弦发声,同时制音器离开琴弦使琴弦保持振动。抬起琴键时,制音器压回琴弦使之停止振动。

值得注意的是,击弦器敲击琴弦的最后一段路程是离开琴键杠杆系统的,对于琴弦而言,变化的只有击弦器敲击琴弦时的速度,其声音有且仅有力度强弱的差别。也就是说,围绕单音讨论强弱以外的音色都是毫无意义的。考虑到琴键的动作,事实上也仅仅是触键速度的差异,MIDI中力度(Velocity)的概念其实直译的话就是指触键速度。

对于单音音高、力度确定后,剩下的只有时值。时值对音色的影响主要在于多个音中音与音连接的部分,下一节中会解释。虽然也有释放力度(Note off也有Velocity参数)的概念,实际钢琴上表现为制音器是迅速制音还是缓慢制音,但对音色的影响通常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钢琴琴弦振动为对数衰减,音色重点在于音头),故并不经常在此方面做精细控制,且制音器控制主要在于踏板,本文不做讨论。总之,钢琴单音的音色由且仅由力度(速度)决定。

连音与时值

对于断奏的时值研究很简单,对于跳音、顿音、保持音等记号,若保持力度不变其中仅有时值的差别。而对于手指跳音和手腕跳音,一般手指跳音较为轻盈(力度稍小),而带有弹性的手腕跳音可能较短促而有力(时值较短、力度较大)。通过实验很容易看出区分手指和手腕断奏的原因在于因为力量有限,仅靠手指断奏无法做到短且有力的发音。

比起断奏基本上只考虑力度,连音更多地考虑的是时值。虽然乐谱上时值是规定的几分音符,但通过调整释放琴键的时间可以很大地影响触键音色。考虑下图钢琴卷帘窗中的四种情况:

谱例1  不同起键时间的八分音符组

第一种仅有1/2时值,是明显的断奏奏法;第二种是非连音奏法,也就是平时常说的“颗粒性”;第三种是标准的连奏,慢速演奏时有时会被叫做“运音法”;第四种音与音之间“粘在一起了”,应当避免。

均匀

即便认识到钢琴(或其他乐器)的音色仅与力度和时值有关,但并不能因此得出“触键其实很简单”的结论,因为越是看上去简单的结论,其过程可能越辛苦。正是力度和时间两个很简单的参数,要练习到“准确”可能需要花费数年的功夫。比较重要的就是“均匀”二字,表现在三个方面:音头、力度、时值。音头若不均匀一般被归为节奏问题,而力度和时值均匀就属于音色问题。

绝大多数的音色“不好听”本质上都是不均匀。初级教学中由于学生手指发展不平衡,老师一般能够明显听出并指出不均匀的问题,高级教学中可能无法意识到这个原因,例如“触键飘、不厚实”,表面原因是没有将琴键下到底,实际上半触键由于力作用时间不确定所以产生的力度和时值都并不标准,不同手指精细控制能力的不同就出现了一串音某些音“飘”的效果。

表情

力度是单个音触键上的强弱区别,而表情就是乐句、乐曲的强弱变化。如果通过数年的训练已经解决触键技术问题,即在一定速度上音阶琶音都能弹得力度、时值均匀,剩下影响音色的就是表情变化了。在都遵守谱面上的表情记号的情况下,不同人音色处理好坏主要在于乐句细节的把握上。虽然这个层面普遍被认为是“乐感”的影响,但逻辑上还是有内在的规律,主要在于句子呼吸、和声紧张度、节奏节拍等方面。

连奏乐句进行在触键上一般被叫做“运音法”,主要目的在于集中听觉使音与音之间过渡得均匀圆润。一般来说在没有另外标记的情况下遵循呼吸上是向上强向下弱、中间强两头弱;和声上是紧张强、解决弱;节奏上是主拍强到弱,起拍弱到强的规律。另外句子不仅影响强弱,还会造成速度的变化,学问太多,笔者无法做详尽的分析。

总结

钢琴名为弱强琴,其音色控制的本质在于强弱的变化,与乐句音与音连接时值的微调。目前的钢琴教学中存在将该问题过于复杂化而不能从根本上理解并找到有效的练习方向。本文尝试从该简单的本质出发来探讨音色的形成原因与触键的方法。但值得注意笔者并非否认触键的复杂与多样性,事实上为了实现这个简单的本质,触键的复杂多变是必不可少的。笔者希望读者阅读本文后能够思考各种触键和音色处理背后的真正原因,而不致于被各种所谓的名词和形容词迷惑,进而找到向“好的音色”练习的方向。

One Reply to “钢琴触键、音色与发声原理探讨”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